隨著各大高校的開學,各大企業也同步迎來了招聘旺季金九,雖然兩者之間沒有顯著關系,只是有一大波優秀畢業生向職場襲來而已,當然本期節目和這些都沒什么關系,我們主要是要聊一聊失業和失業保險的事情。
先來舉個例子,小曹在公司上班兩年,并且繳納兩年的社保,突然和老板鬧了矛盾,被老板開除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找不到工作,那么根據失業保險領用規定,在正式找到工作之前,小曹就可以去申領失業保險金,用以度過沒有收入的困難期,反之如果小曹在一氣之下自己離職,或者從來沒有繳納過社保,那么他就沒有資格申領失業保險補助了。
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失業保險,失業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集中建立ji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并在重新尋求就業機會時,從國家或-獲得相應的物質幫助,以保障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的一種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勞動者失業了,在找到新工作前是可以領取一定金額的保障金,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領取失業保險金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失業前按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用人單位和個人已繳納失業保險費累計滿一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及失業人員不愿意中斷就業,但因本人無法控制的原因而-中斷就業,也就是說失業不是因為勞動者的原因,而是因為用人單位辭退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裁員或者勞動者以未繳納-保險,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等原因-辭職的各種情形,總之不能勞動者單方面主動辭職。
3、已經辦li失業登記并且有求職要求的。
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勞動者-離開原有的用人單位大概包括哪些情形。
1、勞動合同因期限屆滿,用人單位宣告破產,或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解散而終止的。
2、勞動者因過錯被辭退,或因醫療期滿不能勝任工作崗位,特殊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被辭退的。
3、因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被辭退的。
4、由用人單位,提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
5、因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比如說以暴力、威脅或者-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未按勞動合約支付勞動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使勞動者-辭職的。
6、法律和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情形。
那么以上條件都滿足,應該怎么領取失業保險金呢?
這方面涉及到具體的領取操作步驟,具體要求各地不一致,在當地辦li失業保險金申領時,一定要以當地具體政策為準。
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常規流程包括填寫失業保險申領表,提供本人身份證,戶口本,照片和原用人單位出具的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失業登記及求職證明,以及省級行政勞動部門規定的-材料,失業人員應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60日內到受理其單位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辦li失業保險的相關手續,需要至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之日起60天內辦li有效,超過了辦li時限,在這次失業期間,就不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失業保險金一般是按月發放的,當然根據地方政策有些地區也可一次性領取,如果勞動者在領失業保險金期間又重新工作或者創業了,可以到相關部門一次性領取出剩余部分的失業保險金,如果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仍然可以領取到失業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可以重復領取。
我們回到節目開頭的例子上,如果小曹被開除后,在期限內辦li了十二個月的失業保險金領取手續,但在失業第八個月找到了工作,第九個月又被辭退,那么他仍然可以領到失業保險金。
我們再來看一下失業保險金達到領取期限和標準。
失業保險金能領多少,跟繳納社保的時間長短有關系,領取期限最長不超過24個月,并且失業保險金的水平將隨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化而變化,
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失業保險條例第18條規定,失業保險金的標準,按照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水平,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領取了失業保險金之后我們還需要關注一下什么時候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
根據失業保險條例,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第15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1)重新就業的;(2)應征服兵役的;(3)移屆境外的;(4)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5)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的;(6)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工作的;(7)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情形的。
我們來總結一下,失業保險是-保險的獨有險種,達到領取條件的情況下,在失業后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工作空窗期,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失業保險的地方性政策較強,具體能否領取,如何領取還是需要以當地政策為準。
此篇文章只做提醒和參考。
更多社保實用干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歡雀小保”,小保隨時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