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投資賺錢嗎?
在這個網絡時代
面對魚龍混雜的網上投資平臺
可要擦亮雙眼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
平臺中所謂的"投資導師"
是真的致富幫手
還是時時惦記你錢包的騙子
投資電影100萬元,就能獲取票房收益賺360萬元,你會相信嗎?近日,上海-機關成功偵破國內首起通過虛增影視劇制作成本、夸大預期票房收益,騙取投資人投資款的特大合同-案,抓獲包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大量現金、宣傳話術本,涉案金額4500余萬元,涉及全國各地投資人260余名.
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罪已被依法批準逮捕.2020年3月,上海市-局經偵總隊接市民何先生報案稱:2019年初,一家中介公司員工通過社交軟件與其結識,稱年內有一部2.6億元高成本、大制作,當紅明星主演、知名影視公司出品的電影上映,預期票房保守估計20億元,以投資100萬元為例,可獲收益360萬元.在電影上映前,他可以通過上海一家影視公司參與版權投資.
何先生上網查詢后發現,這家影視公司的確是該部電影的聯合出品方之一,于是,通過中介公司與該影視公司簽訂協議,約定以50萬元投資款獲取該部電影0.25%版權收益.
但是,該電影上映后票房僅6300萬元,該影視公司以票房不及預期為由,兌付給何先生1.3萬元.事后,何先生在某網站論壇上發現,與其有相同經歷的投資人不在少數,遂報案.
經警方調查,2018年9月,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上海設立某影視公司,在尚無能力支付投資款的情況下,先行與某電影出品方簽訂協議,約定包某公司出資購得某電影18%份額的票房收益權和署名權.雙方明確約定,包某公司不得擅自轉讓所持份額或用于融資,否則將不再享有該電影的票房收益權.
然而,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間,包某等人違反約定,通過高額返傭的方式勾結多家中介公司,以其與出品方簽訂的協議為掩護,混淆"版權"與"票房收益權"的概念,虛增電影制作成本、夸大票房預期收益,招募投資人購買所謂"收益份額".
在騙取4500余萬元投資款后,包某等人將其中1000余萬元支付給電影出品方購買份額,剩余款項則用于傭金提成和個人揮霍.電影出品方得知包某公司擅自轉讓投資份額,按照協議未予兌付票房收益.包某等人使用之前所騙款項,以實際票房6300萬元,按比例兌付投資人投資收益共計100余萬元.
烽火法援提醒: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其實,防止落入投資陷阱并不難,最關鍵的還是要擦亮眼,克制一個"貪"字,如果對方做的投資那么賺錢,為什么不自己塞滿腰包,而是要帶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起致富呢?投資者誤入歧途,往往會血本無歸.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的貪婪本性暴露無疑.騙子-的手法如出一轍,曝光的信息也是多如牛毛,然而恰恰是這樣,依舊有人不斷上當受騙,哪怕知道是騙局也要去試一試,天上掉餡餅的財富唾手可得,誰不想白漂一把呢?或許只有被騙了,才會幡然醒悟吧,因為你永遠叫不起一個裝睡的人.
希望投資者遭遇了假平臺騙局,一定要第一時間主動維權.
文章作者/公眾號:烽火法援;聯系微信:hf69330;法律咨詢熱線:17128666771
注:文章部分消息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擅除.